业培联动:从体系搭建到 AI 落地,解锁人才发展新路径
2025-09-26 来源: 作者:admin
9 月 25 日,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 “业培联动 - 会员优秀经验分享沙龙” 顺利举办。海尔、海信、特来电三家优秀企业的培训相关负责人,围绕人才培养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,倾囊分享全链条实践与 AI 时代培训转型思路,为现场学员带来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参考与思维启发。在此,特别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心筹备与无私分享 —— 他们结合企业实战的深度解读、对行业趋势的独到洞察,让这场沙龙既有理论高度,更具实践指导意义,也让在场每一位学员都能满载收获。现场学员积极互动提问,氛围热烈,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、共探方向。
01特来电:分层实战培养,构建全链路人才供给体系
作为新能源充电领域头部企业,特来电面临 “快速储备多维度管理人才” 的挑战,核心解法是 “分类培养 + 实战导向”,针对不同层级打造针对性项目。
高层管理人才培养上,特来电搭建总经理培养项目,以 “内部培养为主、外部招聘为辅”,仅引入能力超现有团队的外部候选人。创新 “政委 + 教练” 双导师机制:政委聚焦管理认知与企业文化,实现思想与战略对齐;教练按胜任力短板匹配专家,定向补强专业能力。项目输出大量合格总经理,占全国城市公司总经理半数以上,胜任率远超行业平均。
中层团队建设中,为解决核心人才晋升后的腰部断层,特来电启动腰部人才项目,覆盖近千名中层。按 “能力 + 潜力” 将员工分类:双高者赋予重责并倾斜激励;能力强者提供跨领域历练;潜力突出但业绩不佳者,调整任务与激励。通过 “先入池、再晋升” 逻辑,确保中层能力与业务同频。
校招生培养是人才储备关键,特来电计划未来三年核心团队多来自校招生。针对校招生 “白纸属性”,设数月脱岗培训,按岗位定制课程;配 “政委 + 导师” 双指导,岗位实践期由核心骨干帮带一年;高管每季度与校招生座谈,强化归属感与成长动力。
02海尔:AI 时代培训转型,以 “链群模式” 实现业培深度联动
海尔经历 “取消企业大学 - 重建集团培训职能” 转型,深刻认知 “培训需紧贴业务”。AI 浪潮下,以 “数字化赋能 + 轻量化运营” 探索适配大型企业的业培联动模式。
为解决 “培训团队人少、覆盖员工多” 的矛盾,海尔创新 “矩阵式链群管理”:集团层搭建数字化平台,开发学习专区供业务单元上传知识与案例,同时定培训规范;业务层联合专业委员会,由业务专家主导课程开发与评审,确保贴合实战。 培训形式采用 “线上为主、线下为辅”:80% 培训线上完成,含 AI 精准送课、在线答辩;线下聚焦高管座谈、实战复盘等互动环节,兼顾效率与效果。
面对 “AI 是否取代培训” 的疑问,海尔专家表示:AI 可替代基础内容传递与标准化生成,但难替代线下互动、深度思考与个性化补强。因此,既用 AI 提效,又将 AI 工具使用纳入培训,实现 “人机协同”。
业培一体落地中,海尔摒弃表面指标,聚焦业务价值:培训目标升级为 “赋能创造未来岗位”,项目直接对应战略任务,业务主管参与课程开发;通过数字化平台积累数据,为业务部门提供组织能力报告,辅助决策。
03海信:数字化驱动认证体系重构,让培训与业务流程深度绑定
海信 2023 年启动数字化转型,同步迭代任职资格体系,核心是 “以业务流程为核心,让认证成为流程落地抓手”,破解传统培训 “标准虚、学习散” 问题。
认证标准重构上,海信打破模糊表述,锚定业务流程:先梳理多级流程架构,明确输入输出与职责;再将 “能力要求” 转化为 “业务要求”,员工需按规范完成业务活动方可认证;同时每年随业务变革更新标准,避免滞后。
认证与职业发展深度绑定,海信实行 “评聘分离”:员工晋升前需完成下一级岗位核心活动认证,不同级别采用差异化评审,结果公示且支持申诉;认证有效期 2 年,到期需重认证,避免能力与业务脱节。
AI 赋能学习全流程:基于认证与绩效数据,AI 自动匹配课程;员工上传认证材料后,AI 生成案例初稿;整合多维度数据,为员工生成个性化发展计划,嵌入人才项目推动成长,实现 “能力短板 - 学习内容 - 发展路径” 闭环。
现场互动:聚焦实战痛点,碰撞解决方案
互动环节,学员围绕 “跨部门培训协同”“认证与薪酬挂钩”“中小企业 AI 应用” 等提问,专家逐一解答。
针对 “跨部门培训意愿低”,特来电专家建议 “积分激励 + 轮岗储备”:员工参与跨部门培训得积分,积分关联评优晋升,且跨部门培训是轮岗前置条件,目前特来电人才流动顺畅正得益于此。
面对 “认证与薪酬如何关联”,海信专家提出 “认证定门槛、绩效定薪酬”:认证是晋升必要条件,薪酬涨幅结合年度绩效;认证设有效期,避免 “一证躺平”。
关于 “中小企业 AI 培训落地”,海尔专家建议 “轻量化切入”:用 AI 完成课程大纲生成、案例要点提炼等基础工作,提效降本,待效果显现再深化应用。
学员感悟:干货落地性强,为企业实践提供方向
沙龙结束后,从协会顾问到企业 HR,参与者均反馈分享 “干货足、落地性强”,为后续工作提供清晰思路。
协会高级顾问姜老师表示:“感谢三位老师的倾情分享,让我从不同角度再次思考、学习业培联动思维与实践应用,也感谢协会搭建交流平台。尤其海信老师提出的‘学以致用、训战结合’理念,值得深入学习 —— 它从业务流程出发,逆向推导知识、技能与经验要求,让任职资格标准真正源于业务、用于业务;‘学考评聘’的分离与集成机制,既保证评价客观性,又贯通学习、认证与晋升激励,避免评价流于形式,更激活员工自主成长动力。”
协会高级顾问郭老师则从行业视角总结:“三位专家的分享为青岛企业业培联动提供了标杆参考。特来电的高潜九宫格盘点、双师五阶段校招培养,展现人才发展与业务需求的精准对接;海尔大学‘训战结合’模式及 AI 时代企业赋能的三大核心,指明培训从‘支持’到‘驱动’战略的路径;海信从业务流程推导任职资格、搭建 AI 智能体,提供体系化落地方案。三家虽各有侧重,但均围绕‘业培深度融合’核心,为会员企业优化人才培养、提升组织能力提供宝贵借鉴。”
来自交运集团的 HR 袁经理,结合自身工作痛点分享感悟:“此次专题培训让我收获颇丰,三家科技型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案例,带来全新认知冲击。老师们拆解的‘链群协同’模式、‘认证体系搭建’路径、‘智能送课’机制,精准契合业务培训痛点,更像一把钥匙打开新思路 —— 过去我常局限于‘单一课程交付’,忽略培训与业务链条的绑定、与能力认证的闭环,也未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精准度。这次学习让我看清不足,更注入新逻辑:未来以‘业培一体化’为导向,将‘链群思维’融入培训设计,推动内容与业务同频;借鉴认证机制建立能力与效果匹配标准,探索智能工具优化课程推送,让培训从‘被动接受’转向‘主动适配’,切实为业务赋能。”
某制造业学员也提到,将借鉴特来电双导师机制与海信流程化认证,按层级与岗位设计差异化培训,把抽象能力转化为具体业务动作;也有学员表示计划用 AI 梳理培训案例,提升内容开发效率;部分学员拟试点 “跨部门培训积分制”“认证与晋升绑定”,逐步打通培训与业务闭环。
此次沙龙形成三大共识:业务是根本,培训需从业务需求出发;分层是关键,按层级设计差异化方案;数字化是助力,AI 与数字化平台提效并辅助决策。未来,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将持续搭建平台,推动会员企业共享经验,共探人才发展新机遇。
END
入会、论坛报名及其他服务,请联系协会秘书处刘老师 15053200952(微信同号)
- 上一篇>> 深度回顾:HRBP三支柱专题培训
- 下一篇>> 没有了